首页 资讯 正文

建设支点·“镇”在行动|千年古镇匡河镇“油”此不同

体育正文 228 0

建设支点·“镇”在行动|千年古镇匡河镇“油”此不同

建设支点·“镇”在行动|千年古镇匡河镇“油”此不同

在罗田县域发展的版图中,匡河镇(zhèn)作为农业大镇和“南大门”,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正积极(jījí)融入“建设支点”战略,以山水为底、油茶(yóuchá)为笔,走出一条(yītiáo)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之路,绘就一幅生态与产业共兴的振兴画卷。 打造罗田对接长三角的(de)前沿阵地 6月19日,记者走进匡河镇,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,将收割后的油菜籽(yóucàizǐ)运往当地湖北云雾(yúnwù)繁花里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。 在现代化的加工车间里,经过筛选(shāixuǎn)、清洗、炒制、压榨等多道工序,金黄透亮的菜籽油汩汩(gǔgǔ)流出。 湖北云雾繁花里新(xīn)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匡河镇返乡能人何志辉(hézhìhuī)2019年回乡创办,短短几年,在镇党委、政府大力支持下,公司已(yǐ)建设了智能化生产线,开发了高端油茶、菜籽油等多元化产品。 匡河(kuānghé)镇(zhèn)党委副书记、镇长赵学说,近年来,匡河镇以生态立镇为根基,在白莲河库区开展“三清”行动,发展约2万亩油茶基地,实现了(le)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“双向奔赴”。 匡河镇(zhèn)拥有得天独厚的(de)三大发展优势。历史文脉方面(fāngmiàn),这里曾是南北朝至元代长达800年的县治所在地,方氏祠、英罗(yīngluó)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历史遗迹,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,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。生态环境上,白莲(báilián)河水库三分之一的水域、观音山与石马山的环抱,构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,赋予匡河镇独特的自然风光。 交通区位优势同样显著,武英高速(gāosù)(gāosù)穿境而过,石桥铺高速互通使匡河镇(zhèn)1.5小时可达武汉,3小时交通圈覆盖合肥、安庆等城市,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 依托这些优势,匡河镇(zhèn)坚定实施“生态立镇”战略。通过清退库区污染项目、建成2万亩(wànmǔ)油茶基地,同步推进道路亮化、便民服务升级、法治阵地建设及河流生态修复工程,全力打造罗田对接(duìjiē)长三角的前沿阵地(qiányánzhèndì),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。 成为乡村振兴的(de)有力支撑 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,也为当地(dāngdì)带来了(le)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一方面,农民通过种植油茶增收;另一方面,榨油厂(zhàyóuchǎng)和相关企业又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。 通过几年的探索发展(fāzhǎn),从传统的散装油到精美的瓶装油,再(zài)到推出有机、冷榨(lěngzhà)等高端产品,如今的匡河油茶不仅畅销周边县市,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。 赵学介绍,匡河镇油茶产业的(de)核心竞争力体现在“全(quán)链闭环”与“三产融合”。目前全镇(quánzhèn)油茶产量占罗田80%,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湖北云雾繁花里科技公司的引进,建成5000亩新垦基地和100亩育苗中心,完善(wánshàn)了从种苗培育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。 在“三产融合”上,匡河镇充分挖掘油茶产业(chǎnyè)的多元价值,将种植、加工与旅游、服务有机结合,创造了(le)更(gèng)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,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。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了农产品销售,还让农户从多个环节受益,成为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有力支撑。 激活文旅发展的新动能(dòngnéng) 乡村振兴,既要有产业的兴旺,更要有文化的繁盛。2024年夏天,一场(yīchǎng)接地(jiēdì)气、冒热气、聚人气的“村BA”比赛,让沉寂的乡村一次次(yīcìcì)沸腾。 近年来,匡河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体育事业(tǐyùshìyè)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,坚持体育强身(qiángshēn)、体育惠民、体育乐民的发展理念,连续(liánxù)两年举办的“村BA”“村马”赛事,吸引周边县市超2万人参与,带动沿线商户(shānghù)增收20%,打造了匡河特色体育旅游品牌。 “体育+”的(de)乡村振兴发展之路(lù),自下而上地推动了乡村赛事发展、文化繁盛、产业融合和设施建设,以体育运动的“小切口”推动乡村振兴“大发展”,为推动乡村体育事业、民俗活动和文旅体(lǚtǐ)一体化振兴发展提供(tígōng)了新样板。 赵学说,匡河镇以“体育(tǐyù)+”“非遗+”“研学+”为抓手,激活(jīhuó)旅游新流量,强化县域“支点”协同效应。 体育+”持续培育“村字号”赛事(sàishì)品牌,将赛事流量有效转化为消费动力(dònglì);“非遗+”深度挖掘文家坊村非遗美食工艺,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,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;“研学+”整合碧水湾写生基地、文斗河果蔬园、德利丝业(sīyè)丝绸文化馆等资源,打造(dǎzào)“一日读懂匡河”的精品(jīngpǐn)研学线路。 其中,德利丝业推出的亲子养蚕、古法缫丝体验项目,帮助蚕农户均增收3000元,实现了文化(wénhuà)传承与经济(jīngjì)发展的双赢。 构建(gòujiàn)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罗田县(luótiánxiàn)石桥铺至花屋河公路(gōnglù)改建工程(gǎijiàngōngchéng)施工现场,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,运输车辆往来穿梭,施工人员各司其职,全力投入到紧张的建设工作中。 据了解,该公路改建工程(gǎijiàngōngchéng)路线起于匡河镇石桥铺村,途经响水岩村、蕲阳村(qíyángcūn),与英山交界,路面结构(jiégòu)采用双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,质量标准高、施工要求严。 这条公路的改建(gǎijiàn),承载着当地群众对便捷交通的期盼,也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(dònglì)。 赵学说,以石桥铺互通为发展引擎,力争(lìzhēng)在3至5年内实现(shíxiàn)油茶年产值1.5亿元,建成跨区域产业协作枢纽,成功创建鄂东乡村振兴示范(shìfàn)镇。 面向未来,匡河镇科学划定三大发展区域,实施“三区并进(bìngjìn)”战略。石桥铺片区凭借高速互通优势,全力建设“鄂东油茶产业(chǎnyè)园”,联动文家坊非遗(yí)美食街、响水岩肉牛基地,构建跨县域产业协作平台;匡河片区以318国道为轴线,开展(kāizhǎn)“拆五小、清杂乱、通水系”整治行动,着力打造罗田形象(xíngxiàng)南大门;古庙河片区加快建设库区污水管网,积极探索“生态保护 - 绿色产业 - 文旅开发(kāifā)”协同发展模式,筑牢(zhùláo)白莲河生态屏障。 匡河,这座千年古镇正以生态为底色、以产业(chǎnyè)为支撑、以文化为灵魂,在乡村振兴的(de)道路上(shàng)大步迈进,向着鄂东生态经济带上的闪亮支点奋勇前行 。 策划:朱胜刚、颜红胜、王焱尧(wángyànyáo) 执行:陈钦(chénqīn)、李格娟、胡小军 采写:黄碧梧(bìwú)、丁晓琴、王书颖 出品:中共罗田县委宣传部、罗田县融媒体中心、荆楚网(wǎng)(湖北日报(húběirìbào)网)
建设支点·“镇”在行动|千年古镇匡河镇“油”此不同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